您的位置: 單機 > 攻略 > 圖文攻略 > 攻略詳情

[帝國時代3亞洲王朝]部分歷史兵種的出處

時間:2007-11-27 12:03:48
  • 作者:不死鳥
  • 編輯:ChunTian
0

蘇丹親兵:

奧斯曼帝國軍隊中最有名氣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蘇丹親兵(janissaries),也被稱為“新軍”。其組建方式是從基督教村落里面挑選7到10歲的兒童,送到軍營里面進行10年的嚴格訓練而成。理論上不要求他們皈依伊斯蘭教,不過多數(shù)最終還是成為了伊斯蘭教徒。蘇丹親兵是蘇丹的私人財產,或者說士兵實際上是奴隸。 在蘇丹親兵出現(xiàn)的最初兩個世紀里,他們是蘇丹最可靠的軍隊,對于自己的主人具有無限的忠誠。然而跟歷史上其它類似軍隊一樣,隨著中央權利的衰落,耶尼切亞軍團開始演變成king-makers,就像千年前古羅馬的前輩Pretorians一樣。 具有嚴格紀律的耶尼切亞很少有逃亡的現(xiàn)象,阿爾巴尼亞英雄Scanderbeg大概是唯一有名的一個例外。而蘇丹親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軍營訓練外,巨大的利益回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早期的蘇丹們幾乎是習慣性的從蘇丹親兵中挑選各級官員(包括officers,provincial governors,甚至viziers)。統(tǒng)計表明在14,15和16世紀,三分之二的奧斯曼帝國grand viziers來自這些基督教奴隸們。正是這些錦繡前程吸引著親兵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注:vizier為伊斯蘭國家的一種高官,請教準確翻譯)

鍋旗既是蘇丹親兵的軍旗,原因是蘇丹親兵的軍階是烹調的詞匯來命名的像指揮官叫大廚,下一級的就叫發(fā)湯者等...(汗...民以食為天  軍以鍋為旗 )親兵各個聯(lián)隊以鍋為榮譽標志,但戰(zhàn)鍋旗造到損壞或丟失時那就是這個蘇丹親兵聯(lián)隊的奇恥大辱。 蘇丹親兵以衣服華麗 白色帽子 和 大八字胡 而聞名。

親兵出現(xiàn)的最初兩個世紀里,他們是蘇丹最可靠的軍隊,對于自己的主人具有無限的忠誠。然而跟歷史上其它類似軍隊一樣,隨著中央權利的衰落,耶尼切亞軍團開始演變成像千年前古羅馬的前輩一樣。 具有嚴格紀律的耶尼切亞很少有逃亡的現(xiàn)象,而蘇丹親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軍營訓練外,巨大的利益回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早期的蘇丹們幾乎是習慣性的從蘇丹親兵中挑選各級官員統(tǒng)計表明在14,15和16世紀,三分之二來自這些基督教奴隸們。正是這些錦繡前程吸引著親兵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蘇丹親兵是土耳其部隊中的精英,能夠在戰(zhàn)場上給敵人造成最大的傷害。蘇丹親兵的特權象征是一頂戴在頭上的白色高帽,這支部隊允許每一名戰(zhàn)士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武器,所以常常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各式各樣的刀劍、弓弩和特制的火藥武器等等。到了公元十五世紀之后,土耳其人開始全面地使用火藥武器。這支部隊也可以說是由最優(yōu)秀的火槍手組成。

但蘇丹親兵不是世代相傳,只有具備了過人能力和非凡成就,才能加入這支王國中最精銳的部隊。不同于東方的武士和西方的騎士,出身高貴的世家并不能因世襲制度,成為近衛(wèi)軍中的一員。當歐洲的軍團由貴族們(無論他們是否合適)指揮時,一名土耳其士兵的軍階,完全由他以往的功勛所決定。在那個缺乏職業(yè)傭兵的時代,土耳其的軍團擁有了幾乎無敵的戰(zhàn)斗力。

由于訓練有素,蘇丹親兵成為奧斯曼帝國軍事機器中最可怕的部隊。親兵團的主體是使用弓箭的輕步兵,當然作為從小訓練的戰(zhàn)士,他們在肉搏中同樣是可畏的對手。然而,在1396年,耶尼切亞軍團的規(guī)模還很小。在尼科堡戰(zhàn)場上,可能只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力量,對戰(zhàn)局無法起到足夠的作用。 因為耶尼切亞軍團是個頗讓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關于它的兵力筆者想多說幾句。一直到1433年,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訪問穆拉德二世(Murad II)后在其記載的一個地方提到蘇丹親兵(Janissaries)已經擴大到3000人。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另一處提到蘇丹軍隊唯一的正規(guī)步兵“Jehanniceres”有10000兵力,而當時奧斯曼軍隊值得一提的正規(guī)步兵似乎應該就是蘇丹親兵。到Mahomet II的時代,Chalkokondulas指出蘇丹親兵已經有6000到10000人。到了Soliman the Magnificent的統(tǒng)治時期,蘇丹親兵已經發(fā)展到12000人并且在該王朝的末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公元1453年圍攻君士坦丁堡時蘇丹親兵起了很大作用,之后蘇萊曼大帝時期蘇丹親兵還圍攻了維也納。蘇萊曼大帝死后蘇丹親兵7次叛亂,最后一次在1826年君士坦丁堡叛亂時終于被鎮(zhèn)壓(不滿于要效仿歐洲的軍隊條例改編等),。

黑騎士:

黑騎士來歷

   

上個世紀,瑞士方陣所用的長矛、英國的長弓以及胡斯擁護者的馬車牽引的射石炮,都曾使重騎兵發(fā)生過很大的變化。隨著輕型火炮的擴大使用,重騎兵變得更加不能適應作戰(zhàn)的要求了。為了保持騎兵的高度機動性和較強的突擊力量,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嘗試,其中包括增加輕騎兵的比例和改進黑火藥輕兵器使之適用于騎兵作戰(zhàn)的需要等等。

由于上述努力,16世紀初,人們制造成功一種騎兵用的小而輕的火繩槍。理論上,這種手槍的雛型一只手就可使用。但由于操持粗陋的火繩動作比較復雜,實際上要同時用二只手才能射擊。騎兵火繩槍手通常既要掌握射擊技術又要具備熟練的馬術。但一般來說,他們很難做到兩者兼優(yōu),因此往往手忙腳亂的配合不起來。大約到了1515年,發(fā)明了轉輪式點火開關。這種點火開關雖然造價昂貴,使用起來更加嬌氣,而且在步兵中一直沒有用來代替較為可靠的火繩點火裝置,但是它卻能使騎兵用一只手進行射擊。為了保證少量的不間斷火力,騎兵通常備有三支手槍,兩支放在槍套里,一支插在右靴里。在三支手槍都射擊完畢后,騎兵或者放下最后一支手槍,拔出劍來繼續(xù)戰(zhàn)斗,或者下馬重新裝彈——裝彈必須

兩只手同時進行操作。

在這個兵器試驗時期,德國建立了一支配備有新式轉輪手槍的重騎兵。起初他們穿鎖子甲,后來改為頭盔,胸鎧和一直套到大腿的笨重皮靴。沖鋒時,他們排成由一些不大的密集縱隊組成的橫隊。每個縱隊由幾個橫排組成,縱行之間相隔約兩匹馬的距離。當他們接近敵人時,前排士兵把所帶的三支手槍全部射擊完畢,然后,突然轉彎180度向后跑去。這就稱為“半旋轉”戰(zhàn)術。當他們跑到自己一行的最后一排位置上裝彈時,最前面的一排騎兵也開始按部就班地前進、射擊,然后轉彎向回跑。通?!鞍胄D”戰(zhàn)術是在騎兵全面向前推進之前采用的。要順利地運用這種作戰(zhàn)方法相當困難,很容易遭到敵人騎兵反沖鋒的破壞。

德國雇傭軍在改進黑火藥兵器使之適合騎兵使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由于德國騎兵通常披著黑色盔甲,使用的武器也帶黑色,因此他們最初被稱做“黑色騎士”,后簡稱騎士,通常用來稱謂16世紀的德國雇傭騎兵。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翻頁
7.5
已有22人評分 您還未評分!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